iT邦幫忙

2025 iThome 鐵人賽

DAY 2
0
DevOps

PM 的 30 日 DevOps 養成計畫 系列 第 2

DevOps 的文化支柱(CALMS)

  • 分享至 

  • xImage
  •  

DevOps 不只是一個職位名稱,更是一套促進溝通的精神

開發(Development)與運維(Operations)在過往的 IT 世界中,是兩個帶有不同立場的單位。但在 DevOps 出現之後,就是要產出實際的作為,拉近這兩個世界的距離。

而其中,DevOps Handbook 的共同作者 Jez Humble 也整理出了 CALMS 的框架來説明 DevOps 的精神。

C - Culture (文化)

DevOps 的文化其實跟敏捷的精神很像,就是要打破部門跟立場之間的界線,將產品、發版當成是自己的事,而不只是特定單位要負責,如果以 PM 的角色來說,發版就不只是工程師要負責交付的,而是自己也是團隊的一員,大家一起推進開發的進度。

A - Automation (自動化)

產品交付過程中,原來是有許多人工負責的環節,但一但建立起自動化流程,一切就會更順利進行,例如 CI(Continuous Integration,持續整合)/CD(Continuous Delivery,持續部署),節省掉工程師重複的人為操作,將時間投入在更重要的事項中。

L - Lean (精實)

精實生產來自於日本豐田的生產方法,目的在於致力減少生產過程中的浪費,以做出具有最高價值的產出。如果放在軟體開發,就會是減少開發中無用的會議、流程、文件製作,盡力於交付出具有價值的功能,這樣的精神也與敏捷宣言中的核心相符。

M - Measurement (測量)

要有實際的數字,才能追蹤及改進,不然一切都會靠主觀的感覺。
當 QA 測試工時、修復 bug 的數量、發版的時間等數據,可以讓團隊有一致的標準來討論及回饋,讓下次的流程更順利,而 PM 也可以用數據像利害關係人做溝通。

S - Sharing (共享)

在團隊中,相互的分享最能促成進步的動力。過去的出包經驗,最能讓團隊有感的找出彼此的瓶頸,這也是敏捷在回顧會議中(retro)很重要的一環。討論的目的不是在抓戰犯,而是集中群眾的智慧,一起解決共同的問題,也是一個健康的團隊成長的關鍵。

文化通常是最難實踐的一步

文化之所以稱作是最核心的關鍵,也是因為他是最不容易推動的步驟,常常會需要有共同目標及足夠的動力,才能讓大家一起改變,進而讓團隊變成具有主動性及積極的態度,這也是敏捷當中自組織的概念。

只要夥伴們有一致的推動力,那麼組織的進步就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看到成效。


上一篇
沒有技術背景的軟體 PM,如何來認識 DevOps?
下一篇
DevOps 最具體的實踐之一 - CI/CD
系列文
PM 的 30 日 DevOps 養成計畫 23
圖片
  熱門推薦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|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尚未有邦友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